首页   >   新闻中心>   正文
抗“疫”前锋 :徐小松

   绿茵场上,他是攻城拔寨的前锋;

   战疫一线,他是冲锋在前的勇士。

   今天,让我们走近“9O后”职工徐小松的人生天空,解读他平凡背后的成长故事……

小松如风

    2016年5月,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开发区举行第一届足球篮球联赛。在代表水土公司首场篮球比赛中,一位瘦瘦高高的青年格外引人注目。场下内向腼腆,场上生龙活虎,强烈的性格反差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徐小松。

    运动场外的徐小松不苟言笑,在“加班成常态,回家变等待”的投资发展部尽职尽责从事着本职工作。球场上攻城拔寨的运动健将变身办公室里敲击键盘的文静宅男,简直判若两人,但“90后”的徐小松居然将“一动一静”完美融合在一起。工作与生活,在他的天空,显得泾渭分明。在球场上,他可以高速奔跑90分钟;在办公室里,他可以和同事们熬夜到凌晨3点。

    徐小松说,“球场上的整体配合和团队精神让他懂得了团队取胜的真谛。而投资发展部的常态化加班,则让他感受到园区工作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节奏感”。

    动与静的结合,文与武的融合,展示了一个“90后”阳光男孩的另类之美。

初心不改

    名如其人。当初,徐小松的奶奶为其取名“小松”,是寄寓他长大后像青松一样正直挺拨。

    近三十年来,无论在校园还星踏入职场,徐小松始终将祖辈的嘱托铭刻在心。徐小松最初的职业理想是当一名专业足球运动员或出色的建筑师,建设无数“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现代高楼。2015年,他抱着历练人生,多学知识的初心投身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短短五年,工作踏实,行动如风的他完成了从一名幼稚大学生、懵懂社会青年向开发区建设者的成长转变。

    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既像一片绿叶映衬着红花,又象一颗石子铺垫着新城的大厦。徐小松说,“在园区这片天空,也许我永远成不了那颗最亮的星,但发出自己的弱光,让智慧和汗水挥洒在每一条道路、桥梁、公园、厂房的基石上,此生足矣!”。

    2019年,因工作需要,徐小松被调整到建管部从事与专业反差更大的景观造价工作,开始了又一次职业挑战和成长磨砺。古人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新的岗位上,他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如海绵一般吸收知识营养,为尽快成为行家里手打下基础。

    徐小松说,到园区工作这几年,最让他感动的是传承下来的“开荒何惧踏荆棘,创业更需虎狼师”的水土精神。更为园区人创业初期那些“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事迹所感动。”

   “能在国家级开发区工作,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挑战。在这个大舞台上,我只能逆水行舟,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挑战自我。”

逆行男儿

    因为工作繁忙的缘故,徐小松每年很少回垫江老家探望父母。今年春节,他总算能够回家与父母团聚。2月4日,闻讯新冠肺炎暴发,他主动向部门领导请缨参加公司抗击疫情突击队,体现了强烈的担当精神和无畏勇气。获得批准后,他又连夜自驾从垫江赶往园区,与同事们一起投入到紧张的抗击疫情一线,到园区工地、工厂、路口、街肆、公门园等处张贴宣传标语,发放防疫物资,参与测试体温,检查过往车辆。这一干就是十多天。

    随着复工复产临近,他又以企业服务专员的身份,深入住化电子摸排检查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准备情况。企业管理人员对他的印象非常深,言语不多,讲究时间观念,工作干练细致,为人态度和蔼,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颇有些少年老成的风范。

    对这次暴发的疫情,三句话不离本行的徐小松说,“与凶猛的新型病毒作战,就象一支业余球队与湖人、皇马这样的超级球队比赛一样,取胜靠的是技术,团队配合和韧劲。通过这次抗疫行动,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已与党员和其他职工之间的巨大差距。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不但要做球场上的前锋,更要争做工作中的先锋。”

    在历经磨难的水土天空,我仿佛看见了一只翱翔于天空中的雄鹰。(刘德良)

编辑:刘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