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正文
水土:构筑产业新城高端“会客厅”

    十年前,沉睡的一方水土衣衫褴褛,形象不佳。

    十年后,一座集天生丽质、山水气质、现代颜值的多维高新产业新城快速崛起。水土脱胎换骨、形象蝶变的奥秘何在?

揭秘答案:就在水土拥有一个“功能要素齐、生态环境佳、文化底蕴深”的产业新城高端“会客厅”。

功能要素“齐”

    幅员面积118平方公里的水土高新园,经过十年“井喷”式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市配套功能日趋完善。水、电、气、讯、污、讯等城市“功能细胞”一应俱全,成为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条件。

    330公里的市政管网,成为城市运行的“地下硬核”。一座扩容后的水厂保障了园区市民“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成为拦截处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安全过滤网”。15座规模不等的变电站和两座供气站,为入园企业和社会单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181座通讯基站,缩短了现代时空距离,让瞬息万变的海量信息尽在掌握之中。因为有了要素保障充足、能源供应充分的多元体系,无疑为产业新城打造都市高端“会客厅”奠定了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

生态环境“佳”

    “静、净、景、境”是高端“会客厅”必备的要素条件。在十年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高新产业新城把偌大的园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大型“会客厅”的标准进行创新实践。

     园区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严格控制在50分贝以内;夜晚噪声控制在30-40分贝以内,确保了“静”在其中。

    在城市整体洁净方面,综合治理了工地的扬尘污染及运输途中的抛洒泄漏等野蛮施工行为。路面、公共场所实施了“全天候”的保洁工作,全域空气质量优良率80%。成为名符其实的“一方净土”。

    在发展高新产业过程中,水土高新产业新城尤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道路景观的打造。一方面大力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对城市主干道和重要节点实施绿化提档升级工程。城市绿地381.91公顷,绿化覆盖率24.23%。生态绿地1290.77公顷。按30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城市绿地达到10.91平方米。约11公里主干道实施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基本实现了“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出门进园”。

    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水土高新产业新城按照“留白、建绿、治堵、补缺”理念,满足城区绿化、停车、健身、中转垃圾、公厕、便民疏导点等“六位一体”的功能要求。通过建设主题公园、停车场、公厕、环卫之家等公共服务设施,补缺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1000米见公厕、10分钟生活圈、15分钟健身圈”的愿望。

文化底蕴“深”

    在十年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高新产业新城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杜绝“一马平川”式的推倒重建,重视对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保护。

   复兴逊敏书院、文峰白塔、滩口孝节牌坊、大树贞节牌坊、感应山摩崖大佛、复兴西部儿童线描画基地、国民党中央警卫署、庙咀何氏宗坊等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水土老街、复兴老场镇、龙王洞乡场为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水土高新产业新城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成色。

    特别让周边市民激动不已的是,市级联招中学——江北中学思源校区,重庆市级名牌中学——西大附中两江校区,中科院大学重庆分院的建设,让市民们能够就近享受到最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

    众多功能要素的聚集和优势资源的叠加,将催生水土高新产业新城的高端“会客厅”。(综合部刘德良)

编辑:刘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