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大小的登记表、声光门铃、残障专用电梯......在位于两江新区水土新城的重庆市远大印务有限公司(下简称:远大印务),处处都藏着这样的“无障碍关爱”。
而在远大印务,残障员工的占比已经高达42%。4月1日,记者走进这家企业,看其如何托起残障员工“稳稳的幸福”。
远大印务 (企业供图)
“听见‘哗啦啦’流得急了,就知道该去拧阀门;机器‘咔哒咔哒’响个不停,肯定是滤网堵了要换。”37岁的胡川是一名先天性视力低下的残障人士。
“我的视力只有0.04,看不清仪表盘,水流声就是我的‘闹钟’。”胡川说,因为视力原因找工作曾多次碰壁,直到2015年面试进入远大印务,在污水处理设备管理员的岗位一干就是10年。
“厂里在我每天巡检的路上贴了夜光反光条,那些A4的登记表换成了A3的,字印得老大。”胡川告诉记者,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在公司也有了“家的感觉”。
因听觉灵敏并且喜爱弹奏古筝,2018年,胡川受到公司创业培训课堂的启发,开始线上售卖古筝,为自己开拓了一份副业,如今平均每年能卖上百来台。
生产线上为残障员工安装的提示灯 (汪栩同/摄)
在远大印务,像胡川这样实现从“社会帮扶”到“自立自强”的残障员工累计已有600余人,其中工龄最长的已经坚守岗位29年。
成立于1992年,远大业务覆盖票据票证、试卷、IT印刷产品、包装彩盒、防伪标签及出版物印制等,其IT产品通过与惠普、戴尔、宏碁等世界五百强的联手而销往海内外,是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印刷企业之一,也是重庆市最大的综合性国家级涉秘载体印刷企业和重庆市唯一的试卷定点印刷企业,年生产能力超10亿印,年产值约3亿元。
远大印务展览馆陈列的老式发票、票据类样品 (汪栩同/摄)
“只要遇上了合适的岗位,残障人士也能发光发热。”远大集团董事长张爽说,要通过人性化管理和岗位适配性去“取长补短”。
如听力言语残障员工从事品检机、折页机等小型印刷设备操作;肢体残障员工从事照排、印刷设备操作等专业技术岗和一线生产岗;视力残障员工从事仓管、污水处理岗位等。
“企业平均月薪7千元左右,技术性岗的残障员工月薪最高可达2万元。”
不需要额外耗费“眼力”检测喷胶漏胶的试卷轮转喷胶定位装置;减少传统“手力”实现自动化打包的印刷品打包输送台......远大印务还建立了"产线洞察+技术转化”机制,一线生产残障员工为18项发明专利提供了关键灵感来源。
2011年,张爽带头捐款10万元,与公司党、政、工、团共同发起成立了远大爱心基金会,并从2012年起,将公司每年营业收入的万分之一纳入爱心基金专用账户,确保基金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文化墙上,比比皆是员工参与歌舞、冰壶、长跑等丰富活动的身影和笑脸,正如张爽说言“提供一份工作很简单,更希望的是残障员工自尊、自立、自强、自信,活出生命的精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