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椎间融合术是目前脊柱外科最重要术式之一,其中,针对微创手术设计的椎间融合器起到力学支撑、维持椎间孔高度、避免神经受压等作用。
日前,重庆市首款量产化3D打印骨科植入产品获批上市,而生产该产品的企业,便是位于两江新区大地(国际)生命科学园的重庆中诺恒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中诺恒康)。
企业外观
据悉,重庆中诺恒康是北京中诺恒康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骨科脊柱微创、3D打印骨科内植物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2020年落户两江新区,目前已成为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联合知名医院、研究室设计开发
前瞻产业研究院消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骨科植入器械的需求将持续释放。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参与者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有超1200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当记者问及中诺恒康的椎间融合器如何能突破重围,获得市场青睐时,重庆中诺总经理陈总自信的说:“靠创新技术。”
3D打印多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
据介绍,随着科技发展,椎间融合器的材料经历了从不锈钢到聚醚醚酮(PEEK)材料再到钛合金的转变。
“临床实验中多使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制成的椎间融合器,虽然这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材料其弹性模量与骨组织相接近,但是其缺点在于,这种材料仅能诱导纤维组织生长,新骨不能长入融合器内部。”上述负责人解释道,因此PEEK材料制成的椎间融合器中心通常需要植入大量自体骨、异体骨或者人工骨作为成骨的辅助材料,除不符合微创手术的初衷外,还存在融合缓慢、椎体沉降等问题。
此外,用传统去除式加工方法制备多孔结构也有成本高、效率低、孔的粒径不可控、开孔结构加工困难等障碍。
“而我们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该领域,创新研发的3D打印多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他表示,重庆中诺恒康联合有着实际需求的北京301医院,以及能够为椎间融合器开发提供基础研究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设计开发了一系列能用于脊柱仿生骨小梁融合的椎间融合装置。
材料、工艺均迭代升级
在企业现场,记者看到了几款不同规格的3D打印多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与表面光滑的传统PEEK椎间融合器不同,3D打印多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表面应用粗糙工艺,颗粒度更细,中心是密密麻麻的多孔结构。
在材料上,重庆中诺恒康选用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钛合金粉;制造技术上,采用电子束熔融技术(EBM)制备,复杂的多孔结构一次成型,材料浪费少,孔隙率70%-80%的开放式结构,拥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潜在骨生长的体积。
此外,表面的粗糙工艺有利于增加成骨细胞分化,促进血管生成因子的产生,加快表面骨整合。
而上述效果,也有临床试验结论支持。说着,陈总向记者出示了几篇论文。“这是部分医院教授使用我们产品进行临床试验的学术成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1月第38卷第1期,《3D打印多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术中的应用》
据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王彦金、周英杰等作者先后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学术期刊刊登的多篇论文显示,3D打印多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可减缓椎体沉降、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加速椎间融合。
178种品规满足80%以上需求
人体有高矮、胖瘦、年岁等差异,如何确保产品尺寸贴合需求?
为此,重庆中诺恒康推出包括颈椎、腰椎前路后路侧路等全规格尺寸产品,共178个规格,能满足80%以上脊椎椎间融合的需求。“换句话说,儿童老人,高矮胖瘦等不同体型年纪的病患,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规格。”陈总介绍,此外,由于3D打印技术的特性,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为病患量身定制椎间融合器。
获批上市后,重庆中诺恒康正加紧开拓市场。“‘以临床为基石,以转化为引擎’是我们的使命。我们母公司是在北京,所以产品目前主要是对接了北京、河南、上海等地,西南地区较为薄弱,这也是我们后续的发力点。”在重庆中诺恒康部分工作人员眼中,后续市场的拓展主要是拼服务和效率。
“目前,制作一个3D打印多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从建模到产出交付,需要1-2天的时间,效率还需要提高。” 重庆中诺恒康销售经理表示,效率不仅是中诺恒康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
谈及为何落户两江新区,他们表示,重庆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好,加上两江新区招商集团积极牵线搭桥,便决定落户水土新城。“落户的这几年,尤其是起步阶段,新区给予了我们很大政策支持,希望扎根两江,在这里做大做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